热点
保山市广播电视台拟推荐参评第39届(2022年度)云南新闻奖作品公示(二)
2023-02-17 09:31:08

【百年期盼 今朝梦圆】14载匠心筑就“幸福路”

记者 文黔星 任晓明 张玮 娄忠祥 马天元 陈晓丹 杨然从 彭芮莹 吴杏

【导语】大瑞铁路,为泛亚铁路西线和中缅国际铁路大通道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,横穿了云南西部多座山脉和河流,沿线地质地貌异常复杂,而其中大理至保山段的桥隧比更是高达86.6%,施工难度极大,是全线的难中之难、坚中之坚。14年来,铁路建设者们以“走钢丝”的勇气和魄力,啃下“硬骨头”、铲除“拦路虎”,筑起了这条滇西的“幸福路”。

【现场】记者 马天元:我脚下的澜沧江距离桥面有270米的落差,相当于90层楼房的高度,而且两岸的跨度超过了500米,两侧都是80度的悬崖峭壁,而大瑞铁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,澜沧江特大桥,就是修建在这样的天堑之上,当时施工方克服了,风口作业、滑坡、坍塌等困难,并创造了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“三大世界第一”,才建成了这座大桥

【同期】中铁大桥局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项目部安全总监 汪卓洵:澜沧江特大桥采用“二次竖转”工法施工,角度之和达130 度,大桥单边竖放重量达 2500 吨,创造三项世界第一。

【正文】紧挨着澜沧江特大桥的就是被誉为大瑞铁路上的“硬核工程”——大柱山隧道。该隧道地处横断山脉,施工过程中需要穿过6条地质断层,随时会出现突泥涌水、软岩大变形、高地温、低瓦斯等危险。因此,大柱山隧道掘进也被称为在“水帘洞”和“火焰山”上打洞,这条建成后火车通过仅需7分钟的隧道,建设者们却艰苦鏖战了12年才得以贯通。

【同期】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负责人姜栋570:最大涌水量每天达到84000立方,我们最多的时候给掌子面打了一共47个孔,进行泄水降压,当时掌子面的水冲得人是站不住的。

【同期】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党支部书记 张新才:出口掌子面温度是41摄氏度,最上面的温度是达到45摄氏度,湿度是85%至90%以上,工人在上面干活干10分钟到20分钟就要下来在冰块上休息。

【正文】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,全长133.66公里,全线共新建桥梁34座、隧道21座,桥隧比高达86.6%。为确保建设质量与进度达标,铁路部门制定周密建设计划,先后投入近万名参建人员,他们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坚守担当的使命,诠释了新时代的“愚公移山”精神。

【同期】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大瑞指挥部总工程师 曾劲:这133公里里面103公里的隧道,光隧道的比例就达到了75%,这个比例在中国的铁路史上也是几乎没有的,这条线一直处于“滇西红层”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下,几乎每一个隧道我们都遇到像突泥涌水、断层、 高地温、软岩大变形等等这些(困难),可能在其它铁路线上,只遇到一种或者两种,在我们这条线上而且是在每一个隧道上基本上都会遇到。 

【正文】14年的坚守终于收获了胜利的喜悦,如今踏平坎坷、铸就坦途,借助大瑞铁路大保段构建起的新交通格局,滇西人民从边缘末梢走向开放前沿的炽热梦想即将实现。